敬请期待!
数字“引擎”打开贸易新空间
  发布时间:2025-10-21 10:31   

近期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发布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稳步提升,从4.59万亿美元增至7.2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2.1%,高于同期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当前,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

从增长规模来看,数字贸易展现强劲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浙江省数字贸易规模3年间突破6000亿元、7000亿元、8000亿元,增速远超传统贸易,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主力军”。

从业态创新来看,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比如,我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汇聚了全国60%的跨境电商平台,跨境支付结算额占全国的40%,形成“平台集聚+生态完善”的发展样板;上海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落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引进上下游企业130家,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参考。

从国际合作来看,“朋友圈”持续扩容、规则话语权稳步提升。我国“丝路电商”伙伴国达35个,在19个国家建设65个直采基地;深度参与《投资便利化协定》谈判,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规则跟随者向参与者乃至引领者转变。

政策规划利好数字贸易发展。2024年8月份出台的《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数字贸易中长期发展目标,并在制度型开放、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系统布局,特别是提出“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和“数字信任体系”建设,在京沪等地试行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管理,为全国提供重要案例参考。今年4月份发布的《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进一步聚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筑牢算力底座、深化融合应用等具体任务,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实施路径。

需清醒认识到,数字贸易发展同样面临挑战。目前,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深度广度有待拓展,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部分技术应用存在瓶颈。数据跨境流动存在障碍,数据安全与风险管控问题并存。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度大,数字鸿沟问题凸显,产业开放与安全、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需统筹兼顾。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呈现碎片化特征,国际协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对此,需从产业、企业、个体三个层面发力,以数字为“引擎”,打开贸易发展新空间。

产业层面,重在构建规则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数字贸易规则标准体系,推动出台统一的数字贸易促进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中国方案。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一体化网络,布局数字贸易示范区,弥合区域发展的数字鸿沟。强化要素支撑,注重产学研协同培养人才、孵化成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产业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层面,重在积极参与数字化变革。企业应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和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积极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多渠道、多维度布局全球市场,推动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口碑”转型。增强规则意识与风险防控能力,严格遵守国际规则与目标市场法规,建立数据分类管理制度,加大网络安全投入,保障企业出海的生命线。

个体层面,重在提升数字素养。消费者和从业者需主动提升数字素养,熟练运用数字工具,增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处理能力。增强数字权益保护意识,关注个人数据安全。尝试跨境网购、数字内容消费等新业态,在参与中推动模式创新,树立理性、绿色的数字经济消费观。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程时雄 沈乐天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浏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