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昨天,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举行,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杭州交易团再度携“锋芒”而来——此次共组织1065家企业参展,以更优的产品矩阵、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向世界传递“杭州制造”的卓越实力与非凡魅力,续写开放型经济的新篇章。
科技+绿色
因地制宜锚市场
立足新发展阶段,杭州外贸企业何以向“新”而行、向“高”而攀?“技术含量+绿色属性”已成为越来越多外贸企业的共识。
本届广交会上,携数据线、同轴线、温控线、火警线等安防线缆系列产品,精彩亮相的浙江天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颇具代表性。
“我们始终将高质量与绿色化作为产品核心,公司选用优质环保材料,既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能,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公司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效降低碳排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谈及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天杰实业销售负责人李渊慧如此介绍。
同样以科技赋能出海竞争力的还有杭州长命电池有限公司,其深耕干电池领域50余年。早在2018年,企业便前瞻性布局科研投入,每年研发资金稳定在2000余万元,占营收比例约3%。
本届广交会上,长命电池带来的999高级燃气灶专用电池,正是科技投入的成果——该产品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在同类产品中颇具竞争力。“经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检测,我们这款电池的点火次数达5086次,耐用性优势显著。”长命电池总经理助理潘璐祎介绍道。
加速从“广撒网”转向精准深耕是杭州外贸企业探索海外增长新航道的关键路径。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朝阳轮胎业务正是这一转型的生动缩影。本届广交会上,中策橡胶携高性能和经济型两大系列朝阳轮胎亮相,精准适配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若想真正扎根海外市场,必须让产品‘适配’当地。”中策橡胶外贸负责人一语道破本地化出海的核心逻辑。
首次亮相广交会的杭州三束照明有限公司,则以首发新品“太阳能壁灯”展现出海新势力的巧思。该产品采用分体式设计,不仅安装便捷,也有效降低了仓储与运输成本。
挖掘新品类、锚定需求痛点,亦是外贸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抓手。浙江艾罗网络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户用、工商业和地面电站全场景解决方案,其产品在春季广交会上已广受青睐。公司相关负责人章美娴介绍,目前企业已在全球设立多个海外办事处,形成总部管控与本地运营相结合的高效体系。
创新+赋能
构建外贸服务链
为助力企业稳订单、拓市场、防风险,杭州构建了“1+2+N”外贸服务链——“1”条贯穿国内国际,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2”大主体协同发力,覆盖法律、金融、物流、产业等“N”个关键领域的外贸服务链,打破企业出海的多重壁垒。
展会展示是外贸服务链的重要载体。今年1—9月,“海外杭州”自办展已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举办7场展会,带动550余家杭州外贸企业达成意向订单10.8亿美元。针对外贸企业“降成本、保成效”的集中诉求,“海外杭州”以“两降两升”举措精准发力:降低出行、参展费用,提升品牌形象、AI应用,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助力企业拓新市场。
“接下来,我们将扩大展会规模,持续推动新质产品出口,并升级AI展会服务,力争2025年保持办展面积和企业参展规模全国第一。”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杭州市还全方位构建了外贸服务生态体系,以服务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让供需“连起来”促匹配,依托杭州外贸新丝路研究院等机构,动态建立服务专家、服务机构、服务平台三张清单,实现供需高效对接。让平台“走出去”建支点,依托“海外杭州”自办展优势,为参展企业配套法律、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对接境外园区,鼓励服务机构在境外园区及目标市场设立分支机构。让技术“融进去”优生态,推动阿里云、海智在线等企业开放技术能力,联合开发覆盖跨境结算、合规审查等场景的技术工具包,降低中小微企业技术应用门槛。让机制“转起来”提效能,整合综合(法律)、产业、金融、就业、物流五大工作组力量,提升服务精准性与效率。
在外贸服务链的赋能下,今年1—8月,杭州市累计实现出口4080.50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32%,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贸易强国建设贡献了“杭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