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期待!
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 杭州走出高质量融合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9-30 08:53   

杭实集团展台上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

数贸会数智出行展区,“低空经济”是亮点。

这个九月,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如约而至,并于9月29日圆满闭幕。在这场堪称全球数字贸易领域的标杆展会中,“低空经济”是最为吸睛的关键词之一。

去年3月,国家将低空经济纳入重点发展领域,这片天空正成为继高速公路、移动互联网之后,承载发展新动能的“第三层基础设施”。

数贸会,是当下观察低空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融合,则成为杭州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人工智能赋能低空领域、低空经济融入各类应用场景、空中与地面运输配合接力……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杭州正走出高质量融合发展新路径。

试水闪送 打通低空经济商业链路

融合,发生在跨界合作中。

第四届数贸会期间,作为杭州市唯一地方性低空公域流量平台企业,杭实集团下属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布重磅消息:经此前7月、8月两个月的内测,低空即时配送商业化项目顺利试运行,首条航线“申花-武林”已面向公众开放常态化服务,“无人机+闪送”的运营模式及其商业潜力得到初步验证,标志着杭州低空物流场景迎来新突破,低空经济落地转化的商业路径具备可行性和可复制性。

低空经济发展,当下在商业端口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让应用场景的运营成本和顾客的消费能力匹配起来,由此扩大市场?

“目前商业端口的低空物流,很多要靠政府补贴才能‘飞’起来。” 杭州市低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血液等生物制品的低空物流配送,能够实现盈利,但市场需求不大,难以支撑后续发展。

为此,早在今年年初,由市低空办牵头,多次召开物流场景推进会,将飞行服务方、应用场景方汇聚一堂,从中牵线搭桥,寻找、推广低空经济在商业端口的应用场景。“杭州低空+闪送+迅蚁”低空即时配送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如何运作?在数贸会杭实集团展台就可体验。现场工作人员打开手机闪送小程序,选择在杭州市拱墅区登云路406号下单,闪送一份文件到武林广场附近的汉庭酒店,随即页面上跳出一个“接受优先使用无人机配送”的选项,选择后,很快就有闪送小哥前往该地址取件,似乎和往常没什么差别。

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间的配送流程变了。现场演示大屏显示,快件被送到申花公共起降场,由无人机配送至收件地址附近的起降点,再由闪送小哥送给收件人,“对于消费者来说,所付的费用和以往完全一样,但体验感会更好,因为在高峰期配送时效会显著改善。”

记者了解到,在内测阶段,拱墅申花和武林两个起降场点之间拉起了一条航线,两个起降场点附近直径约3公里范围里的往来闪送物品都可选择下“飞”单。据统计,不到两个月,平台共接到近400单闪送“飞”单,直飞超250架次,闪送的物品包括手机、文件等急件,与普通地面闪送相比时效提升10%-20%。

“这还是仅有一条航线的情况,后期伴随着航线的拓展,接单量的增大,运营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达到可盈利的良性循环。” 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飞单”起降点将拓展至吴山广场等地,预计今年将达到5个,成为空中闪送模式的有力补充,特别适合中长距离运输,提升时效性和安全性。

AI赋能 低空经济嵌入城乡肌理

融合,也在于AI赋能下,低空经济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耦合。

目前,杭州已建立“无人机·浙里快处”“空中120”“空中119”等低空城市管理应用,在低空文体旅方面,实现千岛湖、湘湖、钱塘江低空游览航线的全覆盖,同时加快探索步伐,开通钱江新城—未来科技城等低空客运航线。

而今,在数贸会低空相关展台,记者看到了“AI+低空”的更多创新应用。

在临平展台,专注于低空(安全)领域的杰能科世所带来的低空安全垂域模型“悟穹”,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驻足了解。杰能科世品牌经理人周烨告诉记者,“悟穹”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强大的“智慧”,依托企业8年行业数据积累与领域知识图谱,该模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学习框架,通过强化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智能轨迹推演、飞行意图计算、辅助决策及边缘协同等核心功能。

当下,杭州低空公司也正在致力于起降场智能化建设,着力推动2025年新建成的起降场能有效整合用户数据、电池充换电、储能管理、人员调配以及航空器机坪管制等核心功能,以实现起降场运营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大幅提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更深度的融合,还在于AI赋能下的数据共享、协同合作,让低空经济落地到城乡肌理中更为丝滑,且高效运转。

今年8月,我省首个市区空域协同治理平台——临安“一网统飞”综合治理平台正式启用,为城市治理插上“智慧”之翼。

据介绍,“一网统飞”平台意在解决城市“低空治理”各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劳动”、协调效率低的“痛点”。

该平台将公安、城管、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的“低空治理”事务进行“一网统筹”,根据各部门执法治理需求规划基础管理单元,布点无人机矩阵。同时借助AI算法自动规划最佳飞行路径,为各部门“低空治理”违章建筑、河道巡查、水质监测、交通拥堵等问题,生成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为各部门城市管理提供“定制化”决策。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一网统飞”低空治理平台,已在杭州多个城区建设应用,推动低空经济与应用场景高效融合。

强链补链 低空产业体系加快成型

着眼于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产业格局,会发现这里的融合,是产业引育的强链补链,是区域发展的错位互补。

相比上一届数贸会,杭实集团的展台面积足足扩大了2倍,来到现场就能知道为什么。只见展台后侧中央,一架具有黄白黑三色的飞行器帅气又抢眼,这是由近期落地沃飞长空所带来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实现杭州eVTOL整机制造“零的突破”。

翼展15米,机长9.9米,高4.4米,流线型机身+倾转旋翼技术,这架飞行器刚亮相就是展会焦点,不仅勾勒出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现实”的生动图景,也展示着当下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硬实力。

目前,杭州全市已聚集4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2024年产业规模达到329亿元(同比增长26.54%),基本实现产业链全覆盖。去年全市招引落地低空经济产业链项目30个,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链上企业15家,并落地沃飞长空、卓翼智能、索孚航空等多家整机制造企业。

从产业链到产业体系,各个低空展台上转一转,亦会发现杭州稳扎稳打,构建“六区联动、多点支撑、全域应用”的产业格局。

余杭依托“中国飞谷”,重点发力低空数智产业、低空应用和飞服保障,其中天目山实验加快关键技术研发攻坚,在本届数贸会上带来了“天目山一号”2.0版多旋翼氢动力长航时无人机。

“它不仅保持了原有的耐低温、高续航性能,还搭载增加AI智能协同管控和激光视觉融合导航。”天目山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这个,就实现了类人视觉自主避障与AI协同作业,让超视距飞行如同自动驾驶般智能高效。

同样在展台C位的天目山八号“空基一体化反无人机系统”,也让现场项目团队主要完成人张建国津津乐道:“它采用抵近作业模式,可以精准追踪‘非合作无人机’,并锁定飞手位置,攻克了传统地面反制手段受楼宇遮挡、电磁干扰等限制的难题。”

钱塘依托“低空智谷”和“航空航天产业平台”,重点发力低空研发制造。展台上,一架蓝白相间的飞行器特别醒目,“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该飞行器的研发制造方、宝桐科技总经理喻鑫告诉记者,公司已完成工程机测试和全尺寸飞行器的制造,瞄准重载货物低空物流,并开始获取订单。当前至关重要的任务是建厂产业化,完成民航取证,满足交付需求。未来还会配套建设核心零部件工厂,这些零部件不仅用于自身机队的维修维保服务,也将供应给同行业及有巨大需求的海外市场。

萧山则依托“空港枢纽”和“中国视谷”,重点发力高低空融合发展和低空视觉。总部扎根中国视谷的追形科技,在此次数贸会上带来了多款产品,其核心产品——神目智能视觉跨镜追踪系统搭载上无人机,就成为了预警、安保、搜救等的低空利器。

此外,临平依托“算力小镇”,重点发力低空算力和安防;建德依托“航空小镇”,重点发力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桐庐县依托“快递科技小镇”,放大快递之乡优势,重点发力低空物流。

关键技术加快攻坚,创新平台持续增加,杭州低空产业体系加快成型。

规则初构 加速低空经济向“城市级运营”

更多维度的融合、迭代还在继续。

杭州市低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正从1.0版迈向2.0版。这是一个涵盖低空监管服务子平台、低空交通服务子平台、低空公共安全管理及一个数据底座等多部分的服务中枢,编织起一张覆盖杭州上空的数字化管理网络。

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协助迅蚁科技、顺丰速运、韵鸢科技等物流企业以及浙江大学、中国移动、大漠飞鱼等单位,向空域管理部门申请获批41条航线及空域,平台累计登记的航线及空域已达117条。

伴随着后续2.0版本的到来,一个更智能、更规范、更安全的管理平台向我们走来。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晨告诉记者,相比1.0版本,2.0版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我们正联合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申报国家级课题,研发面向低空领域的专用大模型,强化数据底座的智能化支撑。”

与此同时,2.0版平台将接入规则引擎,实现对飞行行为是否合规的实时监测与管理,并对平台底层安全体系进行深度优化,使低空运行从“可见”向“可管、可控”演进。

以业内“融”业外,凝聚社会共识,探索构建管理体系。

不久前,《杭州市低空飞行共同约定(暂行)》(以下简称《约定》)发布。该《约定》以低空法规为准则,依托前期飞行实践经验,通过行业自律方式,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低空运行环境,助力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约定》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空域分类分层分区使用、飞行间距、起降流程及飞行服务等试验性方案和指标,标志着杭州在探索低空飞行协同组织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杭州将在该《约定》试行过程中,测试并动态优化相关技术指标,研究低空交通标准规范,构建低空交通规则。

以试点“扩”全面,加速低空经济向“城市级运营”。

余杭区已成功入选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其围绕梦想小镇周边10平方公里核心测试区,涵盖了各类无人机运行的复杂场景,并具备全覆盖的通信保障服务、全空域的安全监测服务、全流程的观测数据服务、全范围的气象观测服务、全类型的网格属性场地。

这样的实验场将逐步扩大,据市低空办透露,后期杭州将划出159平方公里的城市空中交通管理测试区域,在“先飞区”基础上,深入探索“空域如何用、设施如何建、飞行如何管、安全如何守”等问题。

在数贸会看见创新中国,杭州已然“出圈”。当天空从遥不可及的边界,变为可触可及的发展新维度,杭州用这支迭代融合之笔,书写低空经济的崭新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吴佳妮 文 记者 张之冰 摄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浏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