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浙江外贸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进出口总额达3.19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2.42万亿元,增长8.4%,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出口占全国份额分别提升至12.4%、15.8%。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贸环境下,浙江外贸以结构优化、主体活跃、动能转换的鲜明特征,展现出强劲的韧性与活力。
外贸大盘稳中有进
结构优化筑牢增长根基
浙江外贸的稳健增长,离不开市场布局的持续优化与产业基础的扎实支撑。从贸易伙伴看,新兴市场正成为拉动出口的重要引擎。1-7月,浙江对欧盟、东盟两大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达 4964.4 亿元、4845.3亿元,同比增长9.4%、15.6%。同期,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82万亿元,增长8.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7%,彰显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浙江外贸的广阔空间。
企业主体的活力同样是增长的关键。1-7月,浙江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达11.4万家,同比增加6.9%。民营企业作为外贸“主力军”,进出口2.62万亿元,增长7.5%,占全省外贸总值的81.9%,较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942.1 亿元,增长3.1%,增速高出全国0.5个百分点,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力,构筑起外贸增长的多元支撑。
在出口产品中,“稳”与“新”的特征尤为显著。机电产品出口1.13万亿元,增长9.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46.8%,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708.8亿元,增长14.5%,成为新的增长极。高技术产品出口1999.2亿元,增长8.7%,医疗仪器、高端装备等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彰显产业升级成效。
创新产品撬动市场
海关服务加速“出海”步伐
在浙江外贸的增长故事中,创新产品正成为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
光粒(松阳)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忙着对一批 AR 智能泳镜进行出厂前测试。这款即将发往德国的产品,能通过 AR 技术在用户眼前实时显示心率、泳速、距离等运动数据,凭借自主研发的AR 光学系统和高精度运动算法,在保证品质的同时,将售价控制在千元以内,成为海内外游泳爱好者的 “新宠”。
“去年产品出口占比达 40%,亚马逊上满是对‘中国黑科技’的赞叹。”公司负责人李彬彬说。今年前7月,该企业游泳装备出口货值达645万元,同比激增120%,产品已覆盖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海关的服务。海关通过政策宣讲、上门答疑等方式,引导企业抢抓“夏日经济”机遇;针对企业担心的出口退运、标准差异等问题,专人指导退运申报要点及所需资料,并介绍取消第三方检测要求的便利化措施,消除企业后顾之忧。下一步,海关还将围绕RCEP关税享惠、标准对接等难点,助力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
绿色转型抢占先机
新兴产业开辟增长新赛道
如今,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发展共识,浙江企业抢抓机遇,在绿色储能等新兴领域开辟出外贸增长新赛道。
浙江天宏锂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模组主打海外电动助力车市场。“我们新研发的储能锂电池采用液冷控温技术,高能效、更安全,还能24小时监控预警,在工商业和家庭储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公司外贸专员费菊介绍,受益于新产品研发和欧盟、中亚等市场的需求增长,今年上半年企业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4%。
浙江安力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钠盐储能电池生产企业,正加速布局海外市场。“钠盐电池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今年不仅南非市场稳步拓展,还新开拓了中东和东南亚市场,海外订单激增。” 公司总经理徐涛说,上半年企业钠盐电池出口额同比增长58%。
从创新产品到绿色产业,从传统优势到新兴赛道,浙江外贸正以多元动能、强劲韧性,在全球市场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