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期待!
数智为帆 中企出海瞄向高质量
  发布时间:2025-08-11 09:56   

近年来,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展现出从单点突破到体系化布局、从产品出海到价值出海的全新范式。在由人工智能、5G等技术驱动的新一轮数字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中国企业在汽车、家电、工业设备、软件应用等智能化领域皆取得长足进步。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唯有以数智化为引擎,整合技术、品牌、文化与本地化战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先机。

发挥数智优势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将数字化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海外市场数字化转型服务的需求正迅猛增长。国内企业顺势而为,积极把握这一机遇,将在国内市场打磨成熟的产品、技术与服务输出到海外。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许维鸿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数智化需求旺盛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有机会以先行者优势抢占数智服务蓝海。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扩展,也为出海企业提供超越传统贸易模式的新增长极。

“数智化出海的核心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与新兴领域,推动产业链升级。”许维鸿举例说,在跨境电商领域,希音与拼多多等平台公司通过“小单快反”的智能供应链策略,精准匹配海外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仅实现了出口额的增长,也凸显了数智化在市场响应速度与服务体验方面的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蒋媛媛副研究员认为,从中国新型工业化演进态势、改革开放新周期和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来看,当前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正推动企业出海从传统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中国企业正发展以数智化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建立数字发展新优势。

蒋媛媛分析,从数字经济影响力来看,当前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超过60%。今年一季度,数字产业实现业务收入8.5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4.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达5721亿元,同比增长7.0%。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从数实融合能力来看,中国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流程智能化,目前关键工序数字化率超60%,数字化研发工具使用率超80%,已经具备很好的产业数字化改造能力。

在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看来,全球数实融合的市场需求依然在持续扩张,企业应抓住这一工业革命级别的历史机遇,用好数智化能力,赋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数智时代打造中国产业国际化新优势。

立足扎根当地

赢得更多市场认同

近年来,中国企业大步迈向海外市场,身影遍布全球。他们凭借在数字经济、新基建领域的优势扎根当地,开启了数智出海的全新征程,助力众多国家和地区补齐数字基建的短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企业出海步伐的持续加快,单纯依靠技术和产品优势已难以支撑长期的竞争态势。”胡麒牧说,企业要想在出海的过程中尽快扎根当地市场,赋能当地头部企业是一项很好的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市场认可度,进而减少拓展市场的阻力。

胡麒牧举例说,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本地化运营,如希音在墨西哥设立本地仓储与运营中心,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加强了与当地消费者的情感联系。华为、腾讯云等企业在海外布局本地数据中心和技术支持团队,凭借“在地化服务”,企业赢得了更强的用户黏性与更多的市场认同。蒋媛媛提醒,以往建立的传统竞争优势正面临成本上升、汇率波动、壁垒高企等复杂形势变化带来的系列挑战,未来要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实深度融合,发挥国内全产业链优势,发展以数智化、高端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拓展以及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有效提升应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波动的能力。

为此,蒋媛媛建议建立数智化思维,重构中企出海新优势。一是立足传统优势,结合自主技术优势,叠加数据优势和场景优势,构建嵌套多维一体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发展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在国家层面加强对企业出海的数据保障,为出海企业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产品,把数据打造为企业出海的利器,对各类海外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和实时预警提示,监测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动态,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实现弹性监管和助力产业发展双赢。

三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国际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金融、法律、物流、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的国际化、专业化服务提供支撑,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出海,为出海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李可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浏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