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新技术企业敏锐捕捉市场机遇,浙江省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创2023年以来同期新高。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浙江省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规模突破1500亿元,达到1537.6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出口1061.5亿元,增长8.3%;进口476.1亿元,增长39.5%。
核心产品领涨新兴市场
政策护航 “浙江智造”出海
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是浙江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中增长较快的商品。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浙江省出口集成电路大幅增长54.4%,出口笔记本电脑增长40.6%。从出口市场看,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对东盟和拉美出口分别增长16.4%、12.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生产,生产的集成电路等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特殊包装出口的产品,非侵入式查验,可以在确保产品品质安全的前提下快速通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外贸部副经理冯道意表示。1-4月,企业持续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增长36%。
冯道意口中的“非侵入式查验”指的是海关总署针对真空包装、防光防尘包装、恒温储存等高新技术货物,推出的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实施“属地查验”“非侵入式检查”等举措。
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有不少是真空包装、防光包装,需要恒温储存,对口岸通关和查验的环境要求较高,在普通环境下开拆会影响货物性能品质。为了便利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海关总署改革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2024年底政策升级,进一步扩大便利查验模式适用范围,放宽适用企业的资质要求,并将运输方式从空运、海运拓展到铁路运输模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物流选择。
进口端享政策红利
高端原料通关效率提升 90%
随着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的全面推广,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不仅货物出口更便捷,原材料进口也更加安全。前4个月浙江省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平板显示模组分别增长115.4%和16.2%,自欧盟、韩国进口分别增长21.4%、18.3%。
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输进口的药品原料约占10%,这些药品原料对存放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冷链运输的要求,进口的药品原料从德国出发、经阿拉山口口岸进境后,需要在重庆进行换装,然后通过集装箱卡车运到公司。”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供应链主办郭芳表示。作为杭州海关辖区较早享受到高新技术货物“属地查验”“非侵入式检查”政策红利的企业,当“赛诺菲”得知该政策可应用于铁路运输渠道后,非常高兴。
杭州海关所属钱江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总署扩大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适用范围,将铁路运输纳入适用场景,“赛诺菲”进口药品原料可实现“口岸-属地”直达查验,初步评估冷链断链风险降低90%。“现在我们通过铁路运输的货,也可以直接将原料运到公司车间,再进行开拆查验,不仅保障了原料品质,原料供应效率也进一步提高。”郭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