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自贸区网络不断扩展深化。截至目前,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贸协定,自贸协定实施持续为浙江外贸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杭州海关累计签发各类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9.4万份,货值7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和10.1%。
杭州海关将持续加大税政服务供给,开展“税政寻企”活动提升政策覆盖精准性,通过智慧寻企、实地寻企和政策寻企等途径,持续扩大自贸协定政策惠及范围;深化推广原产地证书“e打印”模式,将证书自助打印服务拓展至全省各地的地方便民服务中心、银行等场所,叠加线上申报和智能审核等便利举措,持续提升原产地证书签证便利化水平。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亮股份)生产的铜管、铜棒、铜箔等产品,主要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等领域。公司物流管理部负责人朱琳介绍,“近几年,公司通过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参加展会等多种方式,积极谋划在韩国等东南亚市场布局。”
一季度海亮股份为货值约2亿元的出口产品申请了中国-东盟、中国-澳大利亚等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00份,涉及11个国家和地区。在相应的自贸协定下,这些产品在进口国可享受1%至18%的关税优惠。“降低贸易伙伴的关税成本,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这为我们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朱琳表示。
2024年以来,我国与尼加拉瓜、厄瓜多尔、塞尔维亚、马尔代夫等国家自贸协定相继实施。这些自贸协定,成为了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新动力。可以说,自贸协定签到哪里,浙企的国际市场布局就延伸到哪里。
在自贸协定政策红利加持下,浙江省外贸企业的多元化出海之路越走越宽。2024年与浙江有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00个,其中进出口规模达亿元以上并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地区)135个,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