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期待!
数实融合 “智造”魅力彰显“数字”力量
  发布时间:2023-10-17 09:03   

捷配自营工厂生产车间

新华三未来工厂 

关键词:数实融合

潮起之时,勇立潮头。杭州在数字化建设的“新赛道”上,不断奔跑。

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企业上云”,再到未来工厂,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以制造业为主战场,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企业范例

杭州制造加“数”向前

在杭州,拥抱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尤其是随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掀起了一场场创新与变革。

这样的创新和变革,可以在很多企业里捕捉到:智能制造特色场景层出不穷、产品质效持续提升、制造新模式不断涌现……这些企业,是数实融合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杭州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新华三未来工厂 数字赋能,“智造”颠覆想象

随着机械臂的快速转动,几千个细小零部件在极短时间内快速组合,完成组装的服务器源源不断地从产线上运送出来。

走进新华三未来工厂,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场景扑面而来。令人惊叹的,更是这个工厂的生产效率:这条行业首创的全自动服务器主板组装线,让作业人员减少60%,单台设备人均产出提升了5倍。

作为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的新标杆,这个未来工厂集合了5G、AI、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可支撑年50万台服务器的生产规模。

“通过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先进的运营管理实践,我们实现了生产设备、生产产品、人员及生产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以及智能化。”新华三未来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实现了单板无人化制造,自动化率达88%。

工厂的智能化,体现在制造的“柔性”上。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各类服务器,个性化要求很高。高度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下,最大挑战就是产线的频繁调整更换。

变更参数、调试设备……以往,换一次产线往往需要耗费20-30分钟。如今,新华三未来工厂实现了无感快速变线,每次换线时间不超过3分钟,换线效率提升7-12倍。同时,产线柔性制造的能力提升了20倍,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而老化测试、印刷及贴片工艺等关键流程的智能化改造,让新华三未来工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在现场可以看到,产品组装时,AI智能检测设备同步进行着严格的检测。据悉,该设备能够以4.3万个点位的成像和分析,精准地把控产品质量。

无论是在产线上挥舞翻转的机械臂、在车间里灵活穿梭的AGV小车,还是悄然进行的产线更换,背后都是5G、自动驾驶、视觉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些,都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底气和实力。2022年,新华三未来工厂的产值达6亿元。

“5G技术已经全方位地融入计划、生产、物流、质量、设备、园区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说,5G+AR厂区巡检、5G+消毒机器人、5G+厂区安防等都成为工厂的“标配”。

在杭州,像这样的省级“未来工厂”目前已拥有16家,数量全省第一。蓬勃兴起的“未来工厂”,正成为引领杭州制造转型发展的新力量,也折射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捷配信息科技 “刚”“柔”并行,助力工厂提效降本

在线实时订单、订单交期准交率、客户分布情况、协同制造相关数据……在杭州捷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一块块数据大屏,显示着订单和生产制造的实时动态。

大到计算机,小到电子手表,都要用到电子元器件PCB(印制电路板)。从电子零部件信息平台到PCB的生产制造,再到PCB协同制造平台的打造,这家生长于杭州数字经济浪潮的企业一路奔跑,成长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准独角兽。

“97%”“96.5%”“96%”,数据大屏上不低于95%的交期准交率,是一串尤其抢眼的数字。捷配CEO贾石磊说,交期准交率反映的是订单交付速度,这是跟员工收入挂钩的数字,也是捷配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突破的数字。

以往,电子工程师拿着设计图找工厂打样,最快也需要7天时间。聚焦这个行业痛点,捷配提出“24小时打样”,并凭此打开了市场、收获了大量打样订单。

把7天时间压缩到24小时,离不开对下单、设计图拆解处理、生产、物流等全链路的优化,离不开全流程数字化的支持。比如生产环节,捷配创新性地提出订单合并,利用算法工具将打样订单进行合并生产,通过减少换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

“自2017年起,我们的业务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贾石磊告诉记者,捷配平台的注册用户已经超110万,客户的需求开始从打样订单向小批量订单拓展。

对企业来说,战略选择很重要。如果说2017年捷配抓住的是打样订单的机遇,那么2019年面对涌现的订单需求时,捷配走到了自营生产与协同制造的交叉路口。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捷配选择了协同制造模式,并致力于打造PCB协同制造生态共同体。目前,捷配协同制造平台已经链接了上游2000多家提供各类生产原材料的合作伙伴以及下游近300家协同工厂,形成了协同制造生态共同体。

这个平台,对行业意味着什么?答案是整合产能,提高工厂生产效率、设备使用率以及行业整体的交付效率。

借助数字化技术,捷配会对平台上接到的订单进行拆解和重组,将小批量订单拼成大批量订单,并通过智能匹配系统将生产任务直接分配到最合适的协同工厂。这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原材料损耗成本。

比如安徽一家PCB制造工厂,2019年产能利用率不足50%,成为捷配的协同工厂后,由于订单稳定,如今年产量达到了2019年时的8倍。

“我们向协同工厂输送订单,输入数字化工具。平台是柔性的、工厂是刚性的,制造企业才能提高产能,实现提效降本。”贾石磊说。

对捷配而言,今年是业务加速拓展的一年,也是对“协同制造”理解持续加深的一年。“深耕PCB行业‘小协同’的同时,未来我们计划打造更开放的平台,推动整机制造‘大协同’。”贾石磊说,把技术搬到产业里,让工厂提效降本,这正是工业互联网的根本意义。

城市范例

融合创新,“数智”杭州剑指未来

“数智”,杭州最鲜明的一张标签,如今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杭州制造业的数字化改革走过了一条“自动化补课、数字化改造、网络化提升、智能化突破”的道路,杭州“智造”的招牌越来越闪亮。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化改革的触角不单单深入车间、带来丰富的智能制造新场景,而且逐渐向工厂、产业链延伸,催生出丰富的制造新模式。

比如“订单+制造”新模式下,一批“有产品,无车间”的实体“工厂”,耦合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在“云端”生产自己的产品;比如“平台+制造”模式下,有企业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生产方式变革,在上下游中形成高效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新体系;比如“链主+制造”模式下,有企业在重点领域实现设备共享、产能对接和生产协同,部分中小企业实现由“卖产品”到“卖能力”的转变……

钱塘江畔,潮声澎湃。杭州不仅入选全国首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而且产业数字化工作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杭州的产业数字化以‘一步一台阶’的速度前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特色:先进的装备和生产线、基本的应用管理软件普及、初步的管控集成、积极的供应链协同制造、向好的‘链主+’‘订单+’‘平台+’趋势。”市经信局产业数字化推进处处长黄若飚说。

东风又绿江南岸。今年,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在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步前进的当下,杭州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往“高”攀升、向“新”进军、以“融”提效。

政府举旗,企业打阵。据悉,杭州将继续开展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专项行动,对11个细分行业进行重点改造。与此同时,杭州还将推动数字工程服务产业发展,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产业链,持续推动有效供给与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匹配,着力解决制造业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难题。

未来已来,一个数字化的世界已然展现眼前。杭州作为“数字之城”,是这个新世界的缩影,也书写着新世界的明天。

专家点评

培育数实融合新优势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宋婷(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产业政策所所长)

一场天花板级别的亚运会,让杭州的城市热度久久不能散去。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的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最现代最科技的方式展示了“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魅力。

开幕式上,由1.05亿网友汇聚而成的“数字巨人”,与奥运冠军汪顺共同点燃亚运圣火,那一刻,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融为一体。比赛现场,一只只由杭州本土企业制造的机器狗充当“场务”,运球拍、捡铁饼,彰显了杭州数字经济的硬实力。

“智能亚运”的背后,是20年来杭州勇立数字化潮头的坚持与努力。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杭州成为最早拥抱数字经济的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杭州就确立了“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的发展目标。时至今日,杭州已稳居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2022年杭州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占GDP比重27.1%。

如果说,过去20年,互联网企业是杭州逐浪数字经济的先驱力量,为这座城市种下了数字基因;那么,未来20年,数实融合企业将成为杭州“智”胜未来的主力军,为这座城市开启高质量发展之门。

从前,人们常说杭州数字经济偏“软”。其实,经过20年积淀,当前杭州正在强化自己的硬核数字能力。去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聚焦视觉智能、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优势领域,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

应该说,今天的杭州数字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生态更加完善、场景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抱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正在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数字动力”。

首先,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了制造业赛道。比如杭州捷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电路板为切入口,打造一站式制造服务平台,根据订单来组织原材料、组织协同生产。这种组织型的生产制造方式,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为杭州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

其次,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制造业企业主动接受数字化的改造。走进杭州的工业园区,都能看见一些标志性的未来工厂、智能工厂,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也几乎实现了全覆盖。新华三自主设计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工厂,就是一家省级未来工厂——以算力换人力,人均产出提升5.1倍;以数流优物流,订单交付周期缩短63.5%,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战略、业务、管理、产线、产品中全面注入数字内核,推进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杭州制造业企业再创新辉煌的关键动力。

日前,李强总理在杭州调研时指出,要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数字经济的上半场,杭州抓住了机遇,打造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数字企业、创新平台和数字底座;进入数字经济的下半场,杭州要继续发挥头雁作用,激发数字技术的变革性力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赋能。

当前特别重要的,是以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要突出重点领域,聚焦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产业集群树立更多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数字化红利;另一方面,要突出关键变量,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蔡杨洋/文 王毅/摄 
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浏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