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邢利宇)“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就业形态、新的创业形态和新的经济生态,为老百姓获取收入提供了新方式、新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18日在北京指出。
以“凝心聚力谋发展,政协委员谈经济”为主题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媒体见面会当日在北京举行。刘尚希在谈到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时作上述表示。
刘尚希认为,数字经济是以万物互联为基础、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以自然算法为产销方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打破了物理时空,超越了工业、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工业经济的发展逻辑,对共同富裕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实现机制。
刘尚希举例说,如过去老百姓要获得工资性收入一般是去找一个就业岗位,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不一定要找就业岗位,可以找任务订单。如网约车,网约车司机只要加入网约车平台,就可以接订单挣钱。还有创业,过去要开店,必须是开实体店,现在开网店很方便容易。
此外,很多资源过去是不可交易的,现在在互联网条件下,变得可交易。如农村的文化资源、民俗资源;还有个人的才能,如唱歌、画画、演小品,在田间地头创作,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直播,变成了一种可交易的资源,并获得相应收入。
“数字金融、远程教育、互联网诊疗等,促进了金融服务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刘尚希说,如数字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很多便利化条件,同时也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它和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非常匹配。数字金融进一步发展,便利于大家创业,也有利于消费的平等化。“从这点来看,数字经济实际上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路径,产生了一种新的实现机制。”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也提到,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的质量在持续提升。在创新能力方面,自从进入5G时代,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实现了全球引领,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创新水平位于全球第一梯队。在民生服务领域,电信普遍服务继续向纵深推进,电信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工程也在加快推进,连续多年持续推动网络的提速降费,使优质医疗、教育和政务资源线上线下融合应用,广泛惠及更广大民众。
同时,数字经济赋能的作用日益凸显。外卖、电商、移动支付、远程办公、在线展会等服务业的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如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从2012年的8.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快速上升到2020年的37.21万亿元,增长了4.6倍,稳居全球第一。此外,“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的加速变革,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和绿色安全发展。”苗圩说。